close

台灣的特色茶-包種茶及東方美人茶     6A王文哲 吳欣純

台灣的特色茶--包種茶及東方美人茶,特色在哪裡?它如此的吸引普羅大眾的原因何來?

這些問題,如果去請教百位的茶關係人,得到的論述相信一定不下千百種,因為〝見仁見智〞呀!為何茶書論述可以一大堆?不就是因為茶-「博大精深、虛懷若谷、包羅萬象」,誰能又深又廣的去詮釋它呢?而且,每一個人由於知識經驗的啟蒙與歷程的不同,產生的論述如何能相同?但這一結果並不是缺點,反而成為優點,它因而可以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,各自找到自已可以認同的說法及相信的依歸。

我們認為,台灣特色茶的特色就是種茶師和製茶師把一些不想要的茶菁成分(一些不利於特色茶品質風味的成分)「去除」、「降低」或「轉化」成泡茶師、品茶師、喝茶師和茶道師想要的茶品成分(色、香、味、形)。簡單的說,就是利用自然環境與人為調控,將茶菁做〝部分發酵〞,並以「火」停住酵素活性及鎖定發酵程度,得到台灣與眾不同的茶品特色。

既然要做〝部分發酵〞茶,那麼所需要的日光萎凋、室內萎凋、室內靜置、攪拌、炒菁、揉捻、初乾、靜置、復炒、團揉、解塊、乾燥等這些操作步驟的每一製程處理技巧,都會直接影響茶葉內含物之去除、降低或轉化能不能成功的關鍵,同時也代表茶品的品質可不可以達到茶關係人所想要的「好茶」標準之樞紐。

部分發酵茶就因為有了這些步驟,對比於其他茶類製作,相對的,人影響成茶茶品好壞程度也就因此比較高,這就是台灣包種茶及東方美人茶的特色所在。也是因為如此,在啟發人生體悟的潛力上,就較有發揮空間。現就部分發酵茶,詮釋儒、道、釋家的簡要淺見,提供參考。

首先是儒家,孔子曾說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,關鍵在「修養自己、體恕別人」。內化儒家教育的四維八德,就如同部分發酵茶的去除、降低、轉化一些不想要的茶菁成分。

其次是道家,道家強調「無為」、「崇尚自然」。無為不是沒有作為,而是隨大自然環境的改變而修正自己的表現,不爭、不堅持、不抗拒、順應自然。部分發酵茶的去除、降低與轉化,所表現就是無為,就是隨應環境的變化來調整內化。

佛家常說:「煩惱即菩提」。其實「即」的意義應在「轉化」,如果能將煩惱「化解」,煩惱才會顯現菩提。〝好的因〞造就〝道、道種〞的內質;〝不好的因〞造成〝業、業種〞的內質。圓滿「業」,揚顯「道」,才有機會成就佛果。部分發酵茶所表現的就是「轉化」,就是去除、降低與轉化「內質」(茶菁由於品種、氣候環境等作用影響,內質會有差異)。

台灣茶的發展與台灣文化的進展一樣,它也是以傳統中華茶文化的知識為基礎,搭配台灣特色文化與特殊生態,蘊育出獨步全球的台灣特色茶,使台灣「茶業」的運用更廣、更深、也更極化,這些都將會是台灣茶道的原動力,將繼續激盪出更具特色的台灣茶道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志工團。加油免費 的頭像
    志工團。加油免費

   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。志工團

    志工團。加油免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