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若遊絲的「柴絲草」手工藝品 二B 王國興
「柴絲草」是將木柴刨成薄片、絞成細絲來製作的編織品,日據時代,「柴絲草」曾經在台灣風光一段歲月,人見人愛的「柴絲帽」,戴在頭上隨時可聞到檜木的天然香氣,質地堅韌又輕盈,造型美觀又防曬。曾經熱銷到日本與歐美各國,也帶動了「柴絲草」編織物品的風潮,更繁榮了當地居民的經濟,當時許多人投入這項產業。
隨著與科技的進步,高級檜木日漸稀少、昂貴,「柴絲草」漸漸走入末路。隨著塑膠的發明,不斷地研發創新,塑膠製品因韌性高、質輕、價廉、可塑性極高、耐摔、耐壓、防水、防腐蝕、使用年限長等等因素,終於取代了「柴絲草」製品的地位。
在文化部文資局大力推動保存下,讓我們這一代才得以見識到這種材質。柴絲草製品的主要技術,從木材材質的選取、刨製、紡撚、編織、造型設計、行銷等等均缺一不可。早期老師傅均須親自製作刨刀,會研磨刀具,調整刨刀,讓每次刨出的柴絲薄片,在約120公分長,25厘米寬,前後厚度需保持在0.05~0.07厘米,如人之髮絲,可透光。然後,將薄片絲草,手卷成細繩狀,或將似細繩之柴絲,鉤在紡撚機上,編織成較粗狀的「柴絲草」,製成各式成品,如:帽子、杯墊、提袋、香包、裝飾品等。
最近有次「巧匠神工」展覽會上,主辦單位別具用心,揭幕儀式的設計別出心裁,由文資局長與四位國寶級工藝大師共同主持,貴賓們拉下手中的柴絲薄片,柴絲帽隨即掉落在貴賓眼前,頗為震撼,服務生隨即奉上剪刀,將柴絲帽剪下,戴在貴賓頭上,此時四周散發著濃郁的檜木香氣,彰顯出「柴絲帽」的貴氣與非凡意義。
祈願能將這項傳統手工藝技術,永遠保存並發揚光大,讓「柴絲草」再現風華。
老師傅的技術傳承 使柴絲草能永續存在 刨製前先將木塊用鉤釘固定 柴絲刨製時雙手平穩壓按刨刀施暗力
可刨出寬度不同之柴絲 刨製柴絲工作檯 柴絲片樣態 其屑片可製香袋
柴絲鉤在紡撚機上 依序拉平、拉緊 平刨刀
切出各式寬度的刨刀 偶而玩玩紡撚柴絲 感覺新鮮 柴絲草最新功能之一~揭幕式
留言列表